培养高素质、专业化、创新型的教师队伍,满足基础教育创新发展的需求,一直是宿迁学院教师教育学院的追求和使命。在多年的实践探索中,宿迁学院教师教育学院抓住UGS(大学—政府部门—中小学)协同育人这把“金钥匙”,通过三方紧密合作,以实践基地“深度共建”、课题研究“智慧碰撞”、师资互聘“交流共融”、社会服务“广域拓展”的“四维联动”为核心策略,打造了育人新生态,为地方教育事业的发展贡献了智慧和力量。 实践基地“深度共建”,共筑师范生育人能力的“实战演练场” 自2015年起,宿迁学院与宿迁市教育部门紧密携手,签订了“师范生培养合作协议”,共同谋划教育发展蓝图,开启了UGS协同育人新篇章。宿迁学院教师教育学院与62所中小学及幼儿园建立了深度合作关系,共建教育实践基地,这些基地成为师范生的“练兵场”。每年约有1500余名师范生在实践基地开展教育实习、见习、研习等。在真实的教育情境中,师范生得到高校和基础教育学校教师的“双导师”全方位指导。高校导师侧重于理论教学与学术引导,而基础教育学校导师则侧重于实践技能与班级管理能力等方面的培养,这种“双导师”合作模式确保师范生育人能力得到充分锤炼。为了进一步强化实践效果,教师教育学院还定期举办教育实践成果展示活动,为师范生提供展示自我、交流经验的平台。这些展示活动有助于提升师范生的反思能力,进而激发师范生的学习热情,为其相互学习和共同进步搭建平台。 课题研究“智慧碰撞”,共探基础教育改革的新路径 在UGS协同育人框架下,宿迁学院教师教育学院与地方政府部门、基础教育学校的合作不断深化,共同开展基础教育课题研究。这些课题涵盖了“小学阶段跨学科教学”“数字转型背景下小学教师智慧教学能力提升”“基于核心素养的初中数学生本课堂教学模式构建探索”等多个领域,旨在解决基础教育中的实际问题,提升教学质量。教师教育学院还与教育实践基地共同开发了“学科模拟教学”“学生心理辅导”等30余门以提升师范生实践能力为导向的课程,旨在通过理论与实践的紧密结合,全面提升师范生的育人能力。近5年,教师教育学院与宿迁市教育部门相关教研室、教师发展学院以及各中小学幼儿园联合开展课题申报与研究工作,共同探索教育改革新路径,共获批61项省级以上课题。这些课题的研究不但为地方基础教育的发展贡献了智慧与力量,推动了宿迁市基础教育的整体发展,也为师范生的成长提供了宝贵的实践经验。通过参与课题研究,师范生能够接触到前沿教育理念与方法,提升自己的科研能力与创新能力。此外,教师教育学院还积极推动研究成果的转化与应用,将课题研究的成果转化为教学资源,丰富师范生的学习内容,提升他们的专业素养。 师资互聘“交流共融”,激活教师专业发展的“一盘棋” UGS协同育人模式不仅促进了高校与基础教育学校之间的合作,还激活了大中小幼学校师资队伍“一盘棋”。为了加强高校与基础教育学校之间的师资交流,宿迁学院教师教育学院与地方政府部门及中小幼学校共同推出了“师资互聘、轮岗交流”机制。在这一机制下,宿迁学院教师教育学院教师被聘任为中小学副校长、教科室副主任等,定期到基层学校进行跟岗锻炼与指导。宿迁学院教师教育学院教师将先进的教育理念和方法带入中小学课堂,为基层教育注入新活力。同时,他们也在实践中积累了丰富的基层教育经验,提升了自身专业素养。中小幼学校的优秀教师也被聘任为宿迁学院兼职教师或客座教授,承担部分课程教学与教研任务。他们将自己的教学实践经验融入高校课堂,为师范生提供了更加生动、具体的教学案例。“师资互聘、轮岗交流”机制不仅促进了高校与基础教育学校之间的师资交流,还实现了资源共享与优势互补,形成了地方师资队伍建设“一盘棋”的生动局面。 社会服务“广域拓展”,共建教育公平与质量提升的“公益桥梁” 在UGS协同育人推动下,宿迁学院教师教育学院积极拓展社会服务领域,为地方政府部门和中小学提供更加全面、优质的教育服务。教师教育学院成立了江苏省社科普及基地,如“宿迁市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中心”“基础教育研究中心”“宿迁市家庭家教家风建设研究中心”“数智教师发展中心”等,组建了由高校专业教师、基础教育教师和师范生志愿者构成的专业服务团队,深入乡村学校开展各类培训与科普宣讲活动。这些活动不仅拓宽了乡村学生的视野,也激发了他们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为基础教育优质均衡发展注入了新的动力。同时以数智赋能,打破时空界限,实现优秀教学案例分享,形成“互联网+教研”共建虚拟教研室等创新育人组织形式。此外,学院还积极参与教育扶贫等公益活动,通过捐赠图书、开展支教活动等方式,为偏远地区的学生送去知识和关爱。这些行动不仅彰显了宿迁学院教师教育学院的社会责任感,也为教育公平的实现贡献了宿迁力量。 展望未来,宿迁学院教师教育学院将继续秉持UGS协同育人的理念,深化与地方政府部门、基础教育学校的合作,全力提升师范生培养质量,共同探索教师教育创新发展之路,为教育强国建设贡献更多的智慧与力量。 (王红岩 靳淑梅 嵇会祥 刘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