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加快推进高质量教育体系建设,吉首大学针对学科专业特点,全面实施以德育为引领的立德树人工程。2021年,学校依据《高等学校课程思政建设指导纲要》的要求,明确提出人文社科类专业课程要加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在课程教学中帮助学生掌握马克思主义世界观和方法论,从历史与现实、理论与实践等维度深刻理解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自觉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革命文化、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吉首大学各专业围绕立德树人工程,以德育为基石,积极推进课程思政改革创新。 统筹规划,一体设计。课程思政建设是高等教育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重要举措。吉首大学统筹课程思政建设任务,从国家意识形态出发,通过科学的制度和机制激励,形成“组织领导—分类管理—践行实施—监督评价”的一体化设计体系,将思想政治教育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深度融合思政教育与专业教育,形成可复制、可推广、可持续发展的建设方案。 学校文学与新闻传播学院秉承“课程承载思政”“思政寓于课程”的理念,对标《高等学校课程思政建设指导纲要》的具体要求,聚焦新闻学、网络与新媒体、汉语言文学3个文学专业,严格遵照教务处下发的人才培养方案修订指导意见确定各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即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积极服务国家发展战略,立足湘西、面向湖南、辐射全国,培养系统掌握专业知识,具备深厚的文化与科学素养、良好的人文精神和职业道德、开放的学科视野和国际视野、扎实的学科知识和专业技能的应用型与学术型专门人才。在顶层设计的有序指导下,经过3年持续不断的改革创新,学院各文学专业在软科中国大学专业排名均有不同程度的提升,其中,网络与新媒体专业在2024年度提升至A级,改革成效显著。 立足实际,整合资源。文学与新闻传播学院在具体改革过程中,确定课程思政工作重点,健全德智体美劳全面培养体系,按照“整体规划—示范引领—以点带面—全面推进”的思路,有序推进课程思政改革工作。改革工作主要从4个方面展开。第一,结合人文社科类专业特色和民族地区高校学情,充分利用湘西地区红色资源,优化人才培养方案和课程设置。第二,以现有课程思政的示范性课程为平台,整合思想政治教育资源,推进思政教育入课堂、下田野,提升育人效果。第三,为专业教师开展思政教育培训,提高专业教师对“课程门门有思政,教师人人讲育人”的责任认知。第四,对标就业市场需求,反向设计、正向施工,通过毕业要求强化职业素养培训,实现“三全育人”培养目标。 同时,文学与新闻传播学院将课程育人纳入“双一流”建设总体方案,从顶层设计入手,充分发挥国家、省级一流专业和一流课程优势,创新培养机制,完善保障机制,构建起“公共基础课+专业教育课+实践实训课”的专业思政课程体系,确保课程思政全面、深入、可持续发展。 找到抓手,深入实践。为进一步落实《高等学校课程思政建设指导纲要》,加强思政教育与专业教育的有机融合,在具体实施过程中,文学与新闻传播学院以修订新版人才培养方案为抓手,从4个层面深化课程德育建设。第一,在整体方案设计中增设思政教育模块,在新生入学“开学第一课”中加入思政教育专项讲座,在基础课程“专业导论”中设立“职业理想”教育模块,完善学生的道德品质。第二,细化课程大纲,在每门专业课程中增设思政教育环节,拟定以专业知识传授为基础、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引领、以社会实践为补充的教学实施方案,加深学生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了解和热爱。第三,在实践实训课程中突出学思结合、知行统一,厚植学生的家国情怀;在培育“挑战杯”全国大学生系列科技学术竞赛项目、全国大学生广告艺术大赛项目、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时,将思政教育作为重点评分标准;在专业实习、见习等活动的考核标准中设立思政考查环节,将学生的思想政治培养与实习实践成果挂钩。第四,打造思政育人的校园氛围,组织教师参加“高校教师课程思政教学能力培训”“学科教学育人与课程思政”等专题培训,定期开设“课程思政内涵与建设”专题讲座,举办“课程思政建设研讨”等专题调研,不断深化教学改革,保障思政育人的内涵建设。 吉首大学以学校2022版本科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的修订为契机,以《高等学校课程思政建设指导纲要》为方向标,深入挖掘人才培养各环节中蕴含的德育元素,充分发挥德育的引领作用。将课程思政建设落实到人文社科类专业每一门课程的教学实践中,细化到课程目标和毕业目标的达成度上,体现在具体的人才培养过程中,循序渐进地推进课程思政与专业建设一体化改革创新。 (本文系2024年湖南省普通本科高校教学改革重点项目“用习近平文化思想引领新闻传播教育深度改革的理论与实践研究”[项目编号:202401000931]阶段性成果) (罗琼 彭广林 杨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