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高等教育综合改革不断深化,高校人才培养模式不断革新,在国内众多高校推进书院制教育改革的实践中,中原科技学院创新“学部制书院式”双元育人模式,充分发挥学科专业交融优势,激发基层学术组织活力和自我发展能力,开拓了新的学科领域和研究方向,为社会培养了素质全面、本领过硬的拔尖创新人才。 “一体两翼”下的双元驱动 中原科技学院构建“学部制书院式”双元育人模式,学部的职能聚焦于“第一课堂”,关注核心是学生“成才”;书院的职能注重“第二课堂”,关注核心是学生“成人”。 学部旨在指导教师在专业课教学过程中,充分挖掘课程的思想性和育人元素,做好课程思政工作,积极打造校级、省级、国家级别课程思政样板课,建立课程思政教学团队和课程思政研究中心,培养学生的人文素质和科学素养。书院重在抓好学生党团组织建设、思政教育等工作,聚焦学生成长发展中的热点、难点、重点问题,注重学生价值引领、人格养成和全面发展。 在中原科技学院,校园建设通过实施“组团式”规划设计,天然形成学部书院学生教育学习活动生活社区。校园除公共建筑和基础设施,全校规划建设成理工学部、经管学部、人文学部、教艺学部四大学部,对应设立鼎元、立心、中天、原初四大书院。四大学部构成学科专业建设的四大板块,集群发展,凝聚各类资源,聚焦人才培养方案和校园文化建设,教书育人、创新学术和实践训练,避免重科研轻教学、重教书轻育人的现象,树立科学成才观念。 交叉融通创新育人模式 中原科技学院推动党组织、团组织、学生会、社团进书院,建立党团学社网格化综合管理体系,加强对学生的思想政治引领,不断提高书院党建和学生思想政治工作的亲和力和实效性。 内容上,学校构建通识教育课程模块,以实现通识教育与专业教育、素质教育、养成教育融合发展,树立以德为先、能力为重、全面发展的大人才观。 形式上,以学生发展为中心全面落实本科生导师制。育人导师主要负责书院学生思政教育、党团建设等工作;学业导师主要对学生开展有针对性的学业辅导、考研指导等拓展创新能力培养;通识导师负责通识教育课的教学与辅导工作,实现第一课堂教学内容的有效延伸;心理导师有针对性地对生活有困难、学业有压力的学生提供帮扶和支持;社会导师定期开展专题讲座,培养学生的跨界思维等;朋辈导师主要引导低年级学生开展各种社团活动和文化活动。 保障上,学校通过搭建学部与书院协同育人信息平台,构筑多维信息网络育人体系,实现信息畅通,形成学生个性化的数据档案和学情分析报告,便于学生综合素质评价和教师工作质量的考核。 此外,学校还围绕四个学部、四个书院与蓝、红、黄、绿四色文化主题,构建独具特色的制度文化、物质文化、行为文化和精神文化,有效丰富文化内涵,打造了和谐温馨的“家文化”。 全方位提升应用型人才培养质量 自2021年实施“学部制书院式”协同育人模式改革以来,力度大模式新,全方位提升了应用型人才培养质量。 人才培养质量显著提升。近几年,中原科技学院学生考研录取率连续居较高水平,毕业生就业率一直保持在河南省同类院校前列。学校还注重提升学生的学科竞赛能力,近4年在全国高校学科竞赛中获省级以上奖项达500余项,每年以20%左右速度递增,在全国“高教杯”大学生先进成图技术与创新大赛中连续4次荣获团体一等奖。 书院特色文化育人品牌结硕果。创办了原初书院大讲堂、鼎元书院科技论坛、立心书院文化讲堂,开设“读懂河南”课程思政讲座课,打造书院文化广场,实施启航、导航、领航、护航和续航“4+1”“五航”育人工程。在4年的大学生涯中,学生在学习、生活、实践、就业等各方面实现成长。 获得当地政府部门的充分肯定和社会的良好评价。近年来,中原科技学院多方面组织开展以水生态为核心的志愿服务项目,在中华环保联合会举办的“全国大学生生态文明环保教育科普活动”中,学生积极参与,学校荣获全国“优秀组织单位”荣誉称号。在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宣讲活动中,学校组建了生态文明志愿服务团,围绕许昌北海公园、鹿鸣湖公园、中央公园水质保护、许昌颍河支流清潩河水质保护,开展了一系列水生态文明志愿服务活动,受到当地政府部门的充分肯定和社会的良好评价,被评为“河南省文明实践项目一等奖”。 “学部制书院式”双元协同育人模式既结合了现代大学书院制的特点,强调通识教育和专业教育的结合,又打造了沉浸式的育人空间、形成独特的育人文化、提供全面的育人服务。未来,学校将继续完善“学部制书院式”双元协同育人模式,努力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 (中原科技学院校长 赵健 党委副书记、副校长 杜建松)
|